《株洲日报》专版报道:风劲力足行大船——荷塘区“愚公移山”开启产业项目建设高潮

发布时间:2018年04月17日       来源:      阅读:183次

 

    人勤春来早,风正好扬帆。4月10日,在金山工业园内金龙路的右侧,平均每分钟就有两辆渣土车进出,10多台大型挖掘机正轰隆作业。这里是潍柴动力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施工现场,该项目既是省“五个100”重点产业项目之一,也是荷塘区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产业项目,总投资26亿元,一期工程有望在今年投产。

    在不远处的金山工业园管委会4楼,这里是荷塘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总指挥部——“产业项目建设年”作战室。挂图作战,94个重点项目责任分解表被制作成展板,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一目了然,一侧的显示屏上,随时可查看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。

    “我们没有捷径,只能发挥‘愚公移山’精神,不休息,埋头苦干。”荷塘区一位普通干部笑着说。“愚公移山”虽是“笨法子”,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——今年一季度,荷塘区交出了近1200亩地; 8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;8名专家达成了落户初步意向……古有“愚公移山”,今有“产业兴城”。“我们要用‘愚公移山’的精神,不论白天黑夜、不论刮风下雨、不论节假日,来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。”这是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多次在会议和项目现场强调的。荷塘区有强烈的发展愿望,从点到面,从项目建设现场到指挥调度,从现场办公到优化环境,处处彰显出了荷塘区抓产业项目建设的大气魄、大手笔、大思路。

    挂图作战,项目建设有序开展

    加速产业发展,荷塘区必须面对底子薄、起步慢的现实,这也让所有荷塘人意识到,唯有克服困难,奋勇直追,才不会被甩在后面。

    一季度,荷塘区开展了一次“愚公移山”行动。产业项目攻坚小组每日一碰头、每周三调度;第一时间协调企业办理手续时遇到的问题;土地平整实行24小时轮班制……通过87天的奋战,完成了汉德车桥、杭萧钢构装配式建筑、中美医院、雪宝建材等9个产业项目1033亩的交地任务,平整土地157万方,奇迹般完成了原计划需要9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。实现了对企业的协议承诺,也全力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园区发展、产业项目攻坚的要求。

    “愚公移山”行动确保了产业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。目前,荷塘区已有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、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、杭萧钢构、嘉德工业园二期4个项目新开工。

    “我们只能感叹荷塘区政府的办事效率太高了,企业只管建设和生产,其他的都不用操心。”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负责人肖横说。

    “去年我们的招商情况比较理想,大部分产业项目已在去年11月签约入园,企业要求尽快交地,好进场施工,区委书记邬凌云审时度势,痛下决心,发起一场‘愚公移山’的项目攻坚行动,现在看来既顺应了企业要求,也为今年‘产业项目建设年’打下了良好基础。”金山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易海平说。

    高效率带来了高回报,一个个大项目、好项目迅速开花结果的同时,“愚公移山”精神正延伸到了荷塘区产业项目建设的各条阵线上。根据安排,今年荷塘区共有94个项目纳入重点项目攻坚行动,每个项目都按照“五个一”机制,细化到了具体联系领导和牵头部门,并制定了完成时间表。

    “挂图作战”,荷塘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,捷报频频传来——

    34个重大产业项目,除已开工的4大重点产业项目外,其他30个项目正在快马加鞭;

    11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,全部启动了前期研究及相关报批工作;

    13个重点产品创新项目,中科能原子电极材料研制已开工生产;

重点引进“500”强企业18家,已对接联系新宏泰充电桩、广州好媳妇日用品等项目;

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8人,已与8名专家达成了初步意向,科研方向涉及新材料、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、生物医药等。

   “愚公”魅力,吸引“汉德车桥”落户

    潍柴动力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是本次“愚公移山”行动的主战场,占地约130亩,挖方量约88万方(其中土方约30万方,石方约58万方)。87天要挖88万方,意味着每天就要挖1万多方。“折算到每辆卡车,相当于每分钟就要拖出两卡车的土方,期间还包括春节,以及雨雪天气,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夜以继日,在开工前夕实现了交地。”易海平告诉记者,当时潍柴动力汉德车桥有两个项目,荷塘这个项目还在洽谈时,另一个项目已经交地,如今荷塘项目开建了,另一个项目却迟迟未动工。

    实际上,潍柴动力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的招商签约,以及征地拆迁,“愚公移山”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。

    时光回溯到2016年初,位于荷塘区的株洲汽车齿轮有限公司因转型升级、搬迁改造等问题上报至区政府。

    “株洲汽车齿轮有限公司是汉德车桥的子公司,因为和汉德车桥打交道,发现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好,对方有意来湖南发展,长沙、株洲等地聚集了很多整车生产企业,他们在这一块业务量并不大,希望通过招商引资,让他们来荷塘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。”荷塘区委副书记、区长王利波告诉记者,其实和汉德车桥的谈判并非一帆风顺,双方前后“交手”了八个回合,该项目得到了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阳卫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他们曾亲自协调过。

    去年12月底,汉德车桥和荷塘区签约,项目正式落户金山工业园。项目分三期建设,总投资26亿元,成为了荷塘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项目,预计2020年竣工,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在52亿元左右,年纳税额在5.4亿以上。

    签约后,为保障项目能快速落地开工建设,紧张的征地拆迁工作随之展开。汉德车桥项目用地最棘手的是涉及到村民的祖坟,共迁坟500多座。为了不耽误“愚公移山”行动的进度,明照村、金塘村党员干部和组长从2月底开始,采用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模式,在项目施工现场值守,确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。

    明照村村主任贺兴礼,是一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,正好在这个项目的推进期间,母亲尿毒症重病在住院,也一直没有时间去照料。金塘村的村主任凌斌,在项目攻坚阶段因担心没有精力照料妻儿,把妻子和小孩送回了妻子的娘家长达半年之久。

  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。3月29日,省“五个100”重点产业项目——潍柴动力汉德车桥(株洲)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于动工,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建设。

    “保姆”服务,让项目建设驶上“快车道”

    毋庸置疑,项目建设最怕各种不良作风的干扰和阻挠,最怕“菩萨伸手,小鬼缠身”。荷塘区下狠功夫抓作风建设,花大力气营造项目建设的良好软环境。优质的服务也就成了荷塘区抓产业项目的另一大优势。

    “您好,请问是荷塘区企业服务中心吗?我想注册一家公司,你们能提供一些帮助吗?”湖南德昌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小箭打来电话。该企业在嘉德工业园购置了一栋厂房,急需生产,需要注册一家新公司。由于公司没有专人负责,他们对工商注册不甚了解,工商局要求提交的资料令其感到头疼。无奈之下,他们找到了企业服务中心。服务专员了解情况后,迅速帮其完成网上核名、经营范围确认等注册流程和公司章程、场地经营证明等资料,三天就完成了新公司注册。

    荷塘区企业服务中心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条“快车道”,中心全程代理企业、项目行政审批事项,集中推送惠企政策信息,统一交办企业需求,跟踪督察办事效率。“一中心、九平台、多站点”的服务体系架构,“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免费”的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。

    在向阳南路,株洲飞鹿高新材料研发检测中心项目主体大楼已盖至5层,中心内的绿化种植正在同步进行。而在去年,因为与隔壁公司的地块调整问题,迟迟难以开建。

    “飞鹿的项目和隔壁科能的项目有7亩多地交叉,必须进行土地规整,才能开工建设,但双方必须进行土地交易,为此每家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和契税40多万元,因为这个问题,双方一直没有协商好,僵持了一年多时间,都不能开工。”荷塘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谭前勇告诉记者,该中心了解情况后,主动介入,协调园区出面,半个月就解决了问题,使得项目顺利开工。

    据悉,随着荷塘工业集中区项目的快速推进,园区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,企业职工出行问题日益凸显。荷塘区企业服务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分析,与公交公司达成协议,增设园区公交专线。3月23日,该区首条园区公交专线D138路正式开通。

    优化环境,提供优质服务,同样体现在推进重点产业项目上。项目前期工作20多项关键环节,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做,至少需要300多个工作日,荷塘区项目办实行“挂图作战”,定节点任务,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,对部分重点项目的前期环节实行容缺受理、交错进行,提高项目推进效率。一个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办理完结只需120个工作日左右,节约了60%的时间。该区发改局、区国土分局、规划分局、区征管办等部门,主动服务,积极对接项目业主,充分发挥“两天一碰头、每周一调度、一月一考评”机制作用,交办任务完成率达98%。对重点项目的难点问题,部门“一把手”亲自对接、协调,特别是争取在用地指标、解决遗留难点问题,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    72张合影,催交了4700余亩土地

    保障产业项目能落地,有地用,荷塘区今年将完成征地拆迁4700余亩,国有土地房屋征收94090平方米。

    明照街道是荷塘区征地拆迁的主战场,涉及征拆项目30多个,征地拆迁土地3000多亩,房屋300余栋,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,街道做细做实群众工作,创新工作方法,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,确保征地拆迁工作和谐有序完成。

    1月31日晚上九点多,明照街道项目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,趁大家外出劳作或下班回家后,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讲解征拆政策,解疑答惑。

    当来到金塘村禾丰组被征拆户杨某家门前时,几个人敲门许久,冷得直哆嗦,仍不见有人应答,屋内虽有灯光,拨打电话却无人接听,也听不到屋内任何动静。几人觉得不对劲,一推门,还好,门并没有上锁。刚进屋内,一股异味便扑面而来,发现了已经意识模糊、全身瘫软、昏迷不醒的老两口,地上一盆炭火正在熊熊燃烧着。众人立刻明白过来,夫妻亮是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了,当机立断打开门窗,扑灭炭火,并拨打120将两人火速送往医院救治。经过及时抢救,两人恢复了意识,脱离了生命危险。期间,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旁,并及时通知患者家人前来医院。

    “虽然很多征拆户都已签字,但要搬离旧屋,他们心中的不舍和眷恋不言而喻,为了留住那些带给居民深刻印象的画面,为了给征收户们留下一点心里的念想。拆迁之前,我们为这里的人们定格住村庄‘最美画面’。”明照街道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征拆,优化征拆环境,拉近政府与被征拆户的距离,街道组织开展“移动照相馆”走进乡村活动,特地邀请专业的摄影师来到现场,用镜头为征收户与其老房子留下最后的合影,并为所有参加拍摄的村民免费冲印照片,用相框装裱好后送到被征收户的手中。

    72张征拆户与房屋的全家福合影,记录了72个家庭的幸福瞬间。其中发生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,有一户家庭在拍摄时,户主的儿媳还挺着孕肚,等街道工作人员上门送照片的时候,肚子里面的“毛毛”已经出生了。还有一位年长的村民,在收到裱好的相框后,眼睛湿润感动不已,双手合十表示感谢。这些房子见证着几代人的成长,也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,最终会在蜕变中迎接新生。